美中貿易爭端眼看又將掀起另一波戰火,路透調查顯示,有過半的大陸企業擔憂貿易戰對公司營運造成衝擊。不過,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指出,中國大陸已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,「和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發生貿易摩擦,是不可能勝出的」。
澎湃新聞報導,張維為日前參加於美國哈佛大學舉辦「中國經濟發展與中美關係」論壇時表示,40多年前的1976年1月,《時代周刊》首次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作為封面人物,同時還在他的圖像邊用大幅字體提了一個問題:「中國:是朋友還是敵人?」(China: Friend or Foe?)
他說,這表明當時的美國,在周恩來總理去世後,在毛澤東主席身患重病時,對中美關係將如何演變充滿了不確定。但40多年過去了,許多美國人今天似乎還在問這個問題:「中國:是朋友還是敵人?」
「今天每天都有14000人來往於中美之間,每17分鐘有一架飛機飛往對方國家。」張維為表示,由於川普總統發動不明智的中美貿易摩擦,剛剛過去的中國國慶「黃金周」,中國訪美遊客數量減少了超過40%多。
他提到,今年中國大陸的消費規模近6兆美元,這是按照美元官方匯率計算的。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,消費市場更大。換言之,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。和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發生貿易摩擦,是不可能勝出的。
張維為還提出美國對中國的三個認知誤區:
一、所謂的「修昔底德陷阱」,即一個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的衝突乃至戰爭難以避免。
二、中國要向世界推銷「中國模式」。
三、中國奉行擴張主義。
張維為說,回到「中國,是朋友還是敵人?」這個問題,其背後反映的是典型的西方式或者說美式思維邏輯,這種邏輯的最大特點是黑白分明、非此即彼、你贏我輸、零和遊戲。
同樣邏輯的論述還有美國前總統布希曾說過:「要麼與我們在一起,要麼就是我們的敵人」(with us or against us);還有川普與中國貿易爭端的假設:中國貿易順差,便是中國得了好處,美國吃了大虧。
他認為,中國透過自己數十年的不懈奮鬥,經濟上發展起來,獲得充分的自衛能力,但中國不侵略他國,當然也不允許他國侵略中國。「在此基礎上,我們在全世界推動和平與發展,包括共商共建共享的『一帶一路』倡議,我們主張建立新型的大國關係,共同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。」
「我們正處在歷史發展的一個關鍵時刻,我們的選擇將變得非常重要。與其做出一種愚蠢的冷戰的選擇,不如做出明智百倍的合作共贏的選擇,使中美兩國儘早擺脫陰影,走上合作共贏的道路。」
張維為強調,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,雙方的利益已經十分密切地捆綁在一起,求同存異、合作共贏是唯一正確的選擇,唯有這樣才有利於盡快驅散中美關係上空的烏雲。
(出處: 中時、經濟 財經 投資自有風險,請投資人審慎評估)
留言列表